欢迎访问昆明市应急救援协会官方网站!

咨询电话:0871-67206019

投稿:yn_ser@163.com

昆明市应急救援协会

首页 行业新闻

云南以科技赋能、机制创新筑牢生命防线

云南以科技赋能、机制创新筑牢生命防线
发布日期:2025年05月18日 来源:昆明市应急救援协会 阅读: 分享:

今年5月12日

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

主题是“人人讲安全、个个会应急

——排查身边灾害隐患”

5月12日至18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


近日

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

公布2024年度全国地质灾害

成功避险十大典型案例(按照省级行政区划排序)

旨在推广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基层防灾减灾经验

营造全社会参与防灾减灾的良好氛围

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

其中“云南河口“9·9”子丫小组滑坡灾害避险”入选

《中国自然资源报》2025年5月12日 07版截图

云南河口“9·9”子丫小组滑坡灾害避险

2024年9月9日22时30分,受连续强降雨天气影响,云南省河口县河口镇南屏社区子丫小组地质灾害隐患点突发滑坡,造成居民房屋36户79 间受损。由于受威胁群众36户74人提前转移避险,未造成人员伤亡。

2024年9月7日-10日,受台风“摩羯”影响,河口县河口镇持续性降雨,9 月7日,河口县自然资源局通知各乡镇必须应急转移42个地灾隐患点的受威胁群众,其中就包含该地质灾害隐患点。相关责任人迅速逐户逐人通知群众立即转移,做到“不漏一户,不落一 人”,9月9日20 时45分再次排查将危险区36户74名群众转移到集中安置点,21时13分左右全部转移完毕。

启示:“1262”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是云南省在防汛救灾中的创新举措,通过气象部门提前12小时、6小时和2小时分别精细预报至县、乡镇的强降水落区,与应急防汛部门的防范重点区划定、救援力量预置及人员转移紧密联动。本次滑坡—泥石流地质灾害能实现成功避险,正是得益于河口镇严格落实“1262”精 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,通过实时监测、及时预警和快速响应, 实现了成功避险。

泥石流示意图

云南作为我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

近年来通过机制创新

科技赋能、基层联动等举措

构建起立体化防灾减灾体系

在多起突发灾害中实现人员“零伤亡”

成功避险案例频出

为全国防灾减灾

提供了鲜活的“云南经验”

预警机制“跑赢”灾害:“1262”联动体系显实效

防汛“1262”预警叫应机制是云南省防汛救灾中的一项创新举措,旨在通过精细化的气象预报与及时有效的应急响应联动,提升对暴雨、强对流天气等气象灾害的防范应对能力,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该机制要求气象部门提前12小时预报强降水落区至县级,提前6小时和2小时细化至乡镇;应急部门同步划定防范区、预置救援力量并组织转移。2024年,云南明确“1262”机制融入各级预案之中,明确了基层响应具体行动措施,增强预案实操性,各州(市)积极探索完善防汛新机制。当年,全省洪涝灾害未造成人员死亡失踪,守住了“不死人、少伤人”底线。

案例:芒市西山乡“16分钟生死转移”

灾害发生前无人机汛中巡查拍摄照片

2024年7月19日6时40分左右,德宏州芒市西山乡弄丙村吕折二组发生山体滑坡地质灾害。芒市扛稳扛牢防灾责任、及时发布风险预警、严格落实隐患排查,在灾害来临前成功提前转移17户34人,实现受威胁群众“零伤亡”。

科技赋能监测:北斗“千里眼”守护生命安全

云南地形复杂,传统监测手段难以覆盖偏远山区。近年来,云南在全省推广“人防+技防”模式,部署千寻位置北斗高精度监测设备,实现隐患点毫米级位移监测。截至2024年,云南在数百个隐患点安装设备,2023年成功预警33起灾害,紧急转移避让627人,避免经济损失3868万元。

案例:曲靖“蘑菇”设备化解滑坡危机

在曲靖市富源县,形似“蘑菇”的北斗监测设备实时感知边坡位移。2023年,设备监测到某隐患点位移超阈值,系统自动触发警报,村民及时撤离。次日滑坡发生,因预警精准,未造成财产损失。

基层网格化管理:打通避险“最后一公里”

云南将防灾责任压实至基层,构建“10联户网格”体系,每10户设一名网格员,确保预警信息直达每家每户。同时,常态化开展应急演练,提升群众自救能力。

案例:龙陵县“群测群防”守住安全底线

滑坡区影像图

2024年7月5日16时30分,保山市龙陵县象达镇朝阳村尹家田组发生滑坡地质灾害。龙陵县选优配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,通过加强日常巡查,实现灾害隐患及时发现、及时处置,受威胁人员提前转移、有序避让,危险区没有人员因灾伤亡。灾害发生后,考虑到持续降雨诱发次生滑坡灾害的可能,排查组在受灾点设立了标志牌,对危险区域进行了封堵,有效防止其他人员因私自闯入而造成伤亡。

制度创新:从“被动救灾”到“主动防御”

云南推动防灾关口前移,建立“五停”机制(停学、停工、停运、停业、停活动),并在台风等极端天气中果断实施。2024年9月,红河州河口县受台风“摩羯”影响,全县启动“五停”措施,转移群众3499人,封闭道路63条,实现人员零伤亡。

案例:临沧双江县“网格到户”避险

2024年7月19日夜间至20日,双江县勐库镇遭遇强降雨过程,局地出现单点性暴雨、大暴雨,强降雨导致山洪灾害。双江县、勐库镇严格落实防汛“1262”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和转移避险网格化管理机制,提前发布预报预警,提前组织危险区6户42名群众转移避险,成功避免了人员伤亡。

这一个个案例和一串串数字背后,是云南对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理念的坚守,更是防灾减灾现代化建设的生动注脚。

面对灾害风险,云南正以科技为笔、以制度为基、以全民参与为墨,书写防灾减灾的新篇章。

云新闻综合自中国自然资源报、云南省自然资源厅等

编辑:窦崇尹

审核:陈创业


主办单位:昆明市应急救援协会

咨询电话:0871-67206019 邮箱:yn_ser@163.com

地址:中国(云南)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官渡区海伦城市广场2座10层1003号

网站备案号:滇ICP备2024042720号-1  公安备案号: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2086

Copyright © 2024 昆明市应急救援协会 网站地图

  • 协会二维码

    协会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