咨询电话:0871-67206019
投稿:yn_ser@163.com
为全面提升应对多灾种、全地域、全天候应急救援实战能力,近日,中国安能三局成都救援基地聚焦职能使命,掀起了一场强化训练热潮。此次训练紧密围绕基础体能强化、应急装备实操、专业技能提升及夜间专项训练等方面,多措并举锤炼过硬救援本领,为全面锻造工程应急救援“野战军”筑牢坚实基础。
夯基垒台,基础体能锤炼“钢筋铁骨”
“没有过硬的体能素质,一切技术、装备都无从谈起!”这是基地在训练动员中反复强调的核心要义。体能,是救援队员一切行动的基础,是持续高强度作战的根本保障。基地在强化训练中将体能突破摆在首位,坚持科学组训、严抠标准、全员覆盖。
体能训练
体能训练
基地科学制定“日常强化+专项突破+综合提升”的三级体能训练体系。每日开展包含长跑、耐力、核心力量在内的基础体能课目;专门设置器械训练室,配备各类型专业器械,针对力量弱项,开展深蹲、硬拉、卧推等核心力量组合训练。基地严抓体能考核,采取达标率“清零”制度,把不达标的队员作为重点关注对象,开灶加餐。通过高强度、系统化的体能“特训”,队员们的耐力、爆发力、核心力量与抗疲劳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,为复杂恶劣环境下的连续作战储备了充沛的动能,“救援铁军”的基石越发坚实。
科技赋能,新装备催生“硬核战力”
通过专项资金支持配备的一批技术先进、功能强大的专业救援装备已顺利列装基地,这些装备代表着当前我国应急救援领域的高新科技水平,掌握好、运用好这批“国之重器”,是此次强化训练的核心任务。
高精尖装备训练
装备列装后,基地迅速行动,周密组织专项培训。一方面,邀请厂家资深技术专家开展课堂理论教学,系统解析装备的技术原理、结构特点、操作规程及维护保养要点,确保参训人员“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”。另一方面,突出实战化操作实训。在厂方工程师指导下,队员们深入操作舱,在模拟真实救援场地的训练区域反复练习装备启动、参数设置、工况转换、应急处置等关键步骤,重点攻克复杂地形环境下的装备稳定操控、多装备联合作业协同等难点。通过高标准、全覆盖的实操轮训和严格考核,一批精通新装备操作、能够快速形成战斗力的骨干力量迅速成长。新装备展示出的强大作业能力和智能化水平,显著提升了基地核心救援领域的综合实力,工程应急救援“野战军”作用日益凸显。
厂家指导培训
营区砺兵,专业技能锻造“救援尖兵”
大型机械装备是基地遂行堰塞湖、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处置、道路抢通等重大自然灾害抢险任务的关键装备。基地立足于“大应急、大救援”格局,深化营区常态化工程机械技能强化训练。
营区开展综合演练
训练在营区内设置的模拟实战化训练场展开,内容重点聚焦三项核心能力:装备熟练能力,通过组织沟槽开挖、土方平整、渣土转运、设备吊装等科目训练,采取以老带新、师徒帮带等方式,让队员熟练掌握装备操作;精准操控能力,设置“穿针引线”“层层叠叠”“蒙眼推砖”等精细化课目,提升对机械设备的精细控制水平;协同救援能力,模拟堤坝决口封堵、堤防反滤加固、土方开挖转运、道路巨石清理、临时桥梁架设等典型救援场景,开展推、挖、装、运多机种联合作业演练,重点磨合指挥通联、作业衔接、安全警戒等关键环节。训练中广泛运用无人测绘船水下测绘,无人机高空侦测和三维建模,三维激光扫描等进行精度核查。同时,加强公网、卫星、短波、超短波等通信手段的不间断保障。在反复训练中,操作手们实现了从“熟练工”到“技术骨干”的蜕变,作业精度与效率大幅跃升,为遂行大灾大险任务提供了坚实的能力支撑。
专业训练常态化开展
向夜要能,全天候保障磨砺“全能本领”
应急救援不分昼夜,高效的夜间照明保障是抢抓“黄金72小时”的关键。基地紧扣“照明强则救援畅”核心目标,以夜间训练为抓手,系统开展照明设施操作、保障装备协同等专项训练,全面提升复杂暗环境下的综合保障能力。
夜间照明训练
强化背负式照明灯、便携式投光灯、车载探照灯和移动照明车操作,重点训练快速架设(30秒内完成支架展开与角度调校)、多光源配合(形成“主光覆盖+侧光补亮”无死角照明网),保障抢险现场可视需求。强化无照明条件下快速完成燃油加注、电路调试,确保照明设备满负荷运转;聚焦照明无人机“俯视投光”优势,飞控手熟练操控照明无人机至高空形成半径50米高亮作业区,与移动照明车,便携式、背负式照明灯等构建“高空主照+地面补光”立体体系。通过训练,队伍照明设备操作熟练度显著提升,“黑暗战场”保障能力实现跃升,为全天候应急救援筑牢“光明防线”。保障装备协同训练中,发电车率先在10分钟内完成电路接驳与功率调试,同步为淋浴车加热系统、炊事车烹饪设备及宿营车照明取暖设施供电,各设备全功率运行,为复杂灾情下“供能-生活-保障”一体化支撑奠定坚实基础。
各式保障装备培训教学
拉动演练,临机导调检验“战备成效”
救援战场无预演,分秒之差定生死。基地始终将“快反能力”作为检验队伍实战水平的硬指标,通过常态化、多场景的拉动演练,全面锤炼“闻令即动、动则能战”的应急响应能力。
战备拉动
拉动演练打破“预先通知、按部就班”的常规模式,采取“不发预告、不定时间、不设脚本”的“三不”原则,由基地导调人员随机想定灾情,随时下单指令。接到命令后,各中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,先遣组10分钟内前出,第一梯队25分钟内完成物资器材的清点装车、人装集结和登车报告。通信组即时建链各个通信系统,打通前后方联络。机动途中,随机穿插车辆故障等突发情况,检验队伍临机处置能力。抵达“灾情现场”后,快速开辟场地,搭设野战营区。拉动演练结束后,由导调组对人装集结速度、个人装具携带、装备完好率、流程组织规范性等多个方面进行全要素打分。通过高频次、强压力的突击检验,队伍从受领任务到登车出动的时间压缩至25分钟以内,“召之即来、来之能战”的水电铁军底色愈发鲜明。
机动演练
锤炼精兵千般苦,枕戈待旦保平安。成都救援基地多维度、高强度、实战化强化训练,不仅是基础体能、专业技能与装备运用的全面淬炼,更是队伍战斗精神、应急意志的全新升华。基地将持续对标“全灾种、大应急”任务需求,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首战用我的使命感,聚焦核心能力提升,不断创新训练方法、完善训练机制、深化实战实训,确保在任何时候、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“拉得出、冲得上、打得赢”,持续擦亮中国安能救援金字招牌!
监制 | 陈义明
主编 | 周 毅
编辑 | 常亮芳
校对 | 李吕晋
供稿 | 张 斌
主办单位:昆明市应急救援协会
咨询电话:0871-67206019 邮箱:yn_ser@163.com
地址:中国(云南)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官渡区海伦城市广场2座10层1003号
网站备案号:滇ICP备2024042720号-1 公安备案号: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2086
Copyright © 2024 昆明市应急救援协会 网站地图
协会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