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昆明市应急救援协会官方网站!

咨询电话:0871-67206019

投稿:yn_ser@163.com

昆明市应急救援协会

首页 行业新闻

昆明市应急管理局:健全防汛减灾机制 筑牢城市安全“堤坝”

昆明市应急管理局:健全防汛减灾机制 筑牢城市安全“堤坝”
发布日期:2025年08月25日 来源:昆明市应急救援协会 阅读: 分享:

昆明市应急管理局持续完善机制,以科技赋能为支撑、全民参与为抓手,构建起全方位、多层次的防汛减灾体系。今年入汛以来,全市较大及以上事故“零发生”,全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。

4

今年5月14日深夜12点,石林县板桥街道者乌龙村委会的宁静被急促的敲门声打破。面对特大暴雨威胁,村组干部们打着手电筒逐户通知,将沉睡中的村民叫醒,有序疏散至安全地带。

石林县板桥街道者乌龙村村民:

“那天晚上10点左右我们就睡了,大概在11点左右雨下得越来越大,村干部挨家挨户叫我们起来,帮我们转移到安全的地方上。”

石林县板桥街道者乌龙村委会党总支书记 韩永云:

“我们接到街道办的值班电话后,组织村组干部进行一个防御,整个这一片区农田里面,低洼的地方望不到庄稼,全部是水。”

石林县板桥街道办事处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 副主任 杨骁琳:

“当天晚上接到‘1262’通知后,我们组织值班人员通知各村组做好防汛准备,然后对辖区内的河道,河闸开展了巡查工作,做好排水工作,然后组织消防应急队员做好了待命工作。”

板桥街道在强降雨过程中依托“1262”机制迅速响应、精准施策,成功应对险情,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。

5

"1262"防汛"叫应"模式

这套被实战检验的"1262"机制,是云南省创新的防汛"叫应"模式:气象部门提前12小时预报强降水到县,提前6小时和2小时到乡镇;应急部门则提前12小时确定重点防范区域,6小时预置救援力量,2小时完成群众转移。环环相扣的流程,构建起防灾减灾的"铜墙铁壁"。

精准施策是防汛的核心。市应急局通过密集会商筑牢防线,2025年参与防汛调度会商会29次,99名干部下沉一线指导。在此基础上,市应急局联合气象、水务等20余家单位专题研判灾害风险,推动隐患排查"抓早抓小",在滇中新区、经开区等地排查出的42项隐患,均明确整改责任与时限,形成闭环管理。针对重点部位,市应急局强化指导督查,确保防汛措施落地;同时紧盯汛期安全生产,发出风险提示函明确10大高危行业防控要求,推动全市检查企业5314次,整改重大隐患195项,实现较大及以上事故"零发生"。

在精准施策的基础上,机制创新与科技赋能让防汛更高效。市应急局印发"1262"机制试行方案及应急广播联动机制,构建起递进式响应体系。"智慧应急"平台整合26个政企单位1300万条数据、13万路监控,实现"一张图"监测调度,风险预警、协同处置效率显著提升。物资保障也同步跟进,70万元防汛物资前置一线,255万元专项救灾资金精准投放受灾县区,为抢险救援与群众救助提供坚实支撑。

6

高效的机制与科技支撑离不开全民参与。市应急局着力筑牢群防群控网,线上宣传多点发力,微信公众号、抖音发布信息超500条,21组漫画长图、21条原创短视频通俗易懂;各级媒体发稿512篇,扩大安全知识覆盖面。线下则以"安全生产月"为契机,结合"五进"活动,在企业、农村、学校等场所精准普及避险技能,让防灾意识深入人心。

市应急局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制度。依托“1262”机制,实时转发气象预警至基层,打通信息传递“最后一公里”;与公安、水务等多部门共享数据,联动处置突发事件,形成防汛合力。同时,市县两级应急救援队前置备勤,人员、装备随时待命,确保“拉得出、用得上”。


主办单位:昆明市应急救援协会

咨询电话:0871-67206019 邮箱:yn_ser@163.com

地址:中国(云南)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官渡区海伦城市广场2座10层1003号

网站备案号:滇ICP备2024042720号-1  公安备案号: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2086

Copyright © 2024 昆明市应急救援协会 网站地图

  • 协会二维码

    协会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