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网记者 李文静 青岛报道
近年来,全球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增多,地震、洪水、台风等自然灾害频发,给各地政府应急管理工作带来严峻挑战。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,如何迅速有效地开展救灾工作,成为各地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。防灾物资储备作为灾后应急响应的核心环节,直接关系到救援工作的效率与成效。
防灾物资储备的关键作用
防灾物资储备不仅关乎灾民基本生活保障,还涉及医疗救援、交通运输及通信恢复等多个方面。具体包括:应急食品、饮用水、帐篷、折叠床等基本生活物资;急救药品、医疗设备等医疗救援物资;救援车辆、冲锋舟等交通运输设备;以及卫星电话、应急电源等通信保障设备。这些物资的有效储备与管理,是灾后救援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。
灾害物资储备面临多重挑战
随着灾害类型的多样化,物资需求也呈现出复杂化的特点。不同灾害类型对物资的需求存在显著差异:地震需要生命探测仪、破拆工具等救援设备;洪涝需要排水设备、水上救援装备;台风需要防风加固设备和通信保障设施;泥石流与山体滑坡需要地质监测设备和抢通工具;森林火灾则需要专用灭火设备。
与此同时,物资储备工作还面临三大挑战:一是物资种类繁多,管理难度大;二是食品、药品等特殊物资需要严格的存储条件和定期更新;三是灾后响应时效性要求高,需要建立快速调动和配送机制。
两种储备模式的比较分析
目前主要存在政府自建仓库和库防代存储两种模式。政府自建仓库虽然具有控制权集中、物资专用性强等优点,但存在建设成本高(约4500-4700元/平方米)、建设周期长(1-2年)、运营维护费用高等问题。据测算,一个20-60万人口的县城,自建仓库启动费用就高达2092.5万元,年运营费用达359.9万元。
相比之下,库防公司推出的"防灾物资代存储"模式通过第三方专业服务,提供数字化管理平台、仓储托管、物资采购和轮换置新等一站式服务。该模式具有投入成本低、专业性强、响应速度快等优势,同等规模县城年费用仅需139万元左右,且能提供8-12小时的紧急配送服务。
代存储模式展现显著优势
通过对比分析发现,库防代存储在经济效益方面具有明显优势。不仅初期投入大幅降低,还能通过专业化管理确保物资质量,利用全国区域性仓储网络实现快速调度。特别是在应对复合型灾害方面,该模式展现出更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。
当然,代存储模式也存在一定的依赖性风险,需要通过规范合同管理、明确权责划分等方式加以防范。
因地制宜选择储备方案
专家建议,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物资储备方案。财政能力较弱的中小城市可优先考虑代存储模式,以减轻财政压力;特大城市则可采取自建与代存储相结合的方式,既保障核心物资储备,又优化资金配置。
库防公司方面表示,其服务不仅包括物资储备,更延伸至防灾减灾技术支持和地方韧性体系建设,旨在通过专业化、数字化的管理方式,协助政府提升应急管理能力,最终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。